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的钼靶与超声比较
【出 处】:《
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
》
CSCD
2014年第22卷第10期 725-729页,共5页
【作 者】:
张慧
;
孙立涛
;
高波
;
程晓英
;
张蕾
;
郑淑梅
【摘 要】
目的比较三阴性乳腺癌(TNBC)与非三阴性乳腺癌(NTNBC)的钼靶X线及超声特征,提高TNBC的影像诊断水平。资料与方法根据免疫组化检测结果,将387例乳腺癌患者分成TNBC组54例和NTNBC组333例,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钼靶X线图像、超声声像图及临床病理资料。结果 TNBC组肿瘤组织学分级高,浸润性导管癌Ⅲ级明显多于NTNBC组(χ2=47.009,P〈0.001);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于NTNBC组(χ2=4.658,P〈0.05)。乳腺钼靶X线显示,TNBC组主要表现为肿块(37例,69.8%),钙化少见(10例,18.9%),肿块多呈圆形或椭圆形(28例,62.2%),边缘清晰(16例,35.6%),毛刺征少见(5例,11.1%);NTNBC组多表现为肿块伴钙化(138例,42.1%),形态多不规则(119例,46.5%),毛刺征多见(77例,30.1%),两组在肿块、钙化、形态及边缘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χ2=24.618、19.889、32.605、21.102,P〈0.001)。超声显示,TNBC组主要表现为肿块(52例,96.3%),钙化少见(5例,9.3%),肿块多呈圆形或椭圆形(27例,51.9%),边缘清晰(25例,48.1%),毛刺征少见(3例,5.8%),肿块后方回声衰减少见(5例,9.6%);NTNBC组多表现为肿块(318例,96.1%),钙化多见(135例,40.8%),形态多不规则(243例,76.4%),毛刺征多见(76例,23.9%),肿块后方回声衰减者多见(78例,24.5%),两组在肿块钙化、形态、边缘、肿块后方回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χ2=19.006、18.339,P〈0.001;χ2=16.170、8.429,P〈0.05)。结论在钼靶X线和超声中,TNBC主要表现为边缘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,肿块后方回声衰减少见,更倾向于良性肿瘤的影像学特点;NTNBC主要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毛刺边缘肿块,钙化多见,上述影像学特征有助于TNBC的早期诊断。
相关热词搜索: 乳腺肿瘤 乳房X线摄影术 超声检查 乳房 病理学 外科 女(雌)性 Breast neoplasms Mammography Ultrasonography mammary Pathology surgical Female
上一篇: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与^18F-FDG PET/CT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相关性及联合应用价值
下一篇:乳腺病变剪切波弹性模量与胶原纤维的相关性